如果說“民宿”是“情懷型酒店”。那么tinyhouse(創(chuàng)意微屋)酒店就只能形容為“逼格酒店”了。
“民宿”:再小,也有六、七個房間,以及一個會講故事的老板。
“Tiny house”:六七平米的總計空間大小,你就是你自己的老板、服務員兼住客——這都沒有問題!問題是當把tinyhouse做成酒店產(chǎn)品,人們至少會有一個擔憂:衛(wèi)浴問題;
沒錯,有些tiny house 酒店就的確只有集體公共衛(wèi)浴。(即使有衛(wèi)浴設施,也別幻想五星級酒店針頭線腦、打車送傘一應俱全的配套了。)
但是這依然沒法阻擋游客的體驗熱情。
沒聽說過一句話嗎?“供肉身住的房子的已經(jīng)太多,我這房子是給靈魂住的”
——能說人話嗎!
——當然不能。因為在鋼筋水泥叢林里,我們已經(jīng)日復一日重復了太多人話。旅途生活不就圖個日常逆反?
這個著名的瑞士鏡面樹屋是個只能裝兩人的旅館,夠裝逼了吧。
周立波說“旅游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”,這是圣人言論啊。可我們都不是圣人,多少都需要一點“詩和遠方”的慰藉。Tiny house是不是也構(gòu)成了那遠方的慰藉風景之一。更何況,何況無論怎么“裝”,tinyhouse還有貼近社會正統(tǒng)思潮一面:更節(jié)儉、更省材、更貼近自然。
Tiny house,它會“火”的。